640人已参加,报名有惊喜

热点解读

咨询热线:

18083809921

座机: 0871-65511348

邮 箱:yin84196@163.com

地址: 昆明市五华区大观商业城B1B2幢4楼4号

当前位置:首页 » 面试热点

题目:我国走私倒卖精神药品案件正呈多发态势,药物滥用案件发案率呈上升趋势。精神药品正成为一些吸毒人员的替代品,部分精神药品流入毒品市场,暗藏“网络黑市”。请谈一谈你的看法? 

参考答案:

各位考官,接下来我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:

精神药品是特殊管理药品,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,过量服用使人兴奋,具有成瘾性,被吸毒人员作为冰毒等毒品的平价替代品。近年来,精神药品非法销售网络化问题突出,药物滥用人群也逐渐趋于年轻化。

精神药品“网络黑市”的形成,既有供给端存在监管漏洞的原因,也有需求端渐趋活跃的因素。部分吸毒人员“转投”精神药品寻求替代,青年人对精神药品缺乏辨别能力,助长不法人员利用网络频繁倒卖精神药品。

毒品价格上涨,吸毒人员转向精神药品。我国口岸防疫政策的加强,对防范境外毒品流入发挥了积极作用。公安机关的打击和各地防疫政策,在很大程度上阻断毒品在国内流通。国内毒品价格持续走高,部分吸毒人员开始转向价格低廉且相对容易获取的精神药品。

精神药品管理上仍存漏洞。部分医护人员利用“人情处方”和医院的管理漏洞违规开药,导致精神药品流出。少数药店充当“中间商”,并与长期使用精神药品的患者建立“熟人”关系,为倒卖提供可乘之机。

药品、毒品双重属性,使青年人缺乏认知和辨别能力。目前,精神药品常用于抑郁症、失眠症和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青年人群体,其伪装性、隐蔽性和迷惑性强。一些人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,抱着精神药品不是毒品的心态长期服用,最后出现成瘾症状。

此外,精神药品还经常被包装成减肥药、提神药,使人难以辨别其成分。国外“蓝精灵”“DC”等减肥药相关广告遍布网络,部分青年人防范意识薄弱,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。

从标本兼治的角度看,应加快推动联网电子处方和精神药品溯源系统建设,打造多部门多平台信息共享的全国联合预警系统,加大对精神药品使用规范的宣传力度。

一是联网溯源,尽快健全电子处方监管机制。要继续强化医疗系统管理和从业者的职业规矩意识,加快完善全国或地区性联网电子处方和溯源系统,进一步加强处方管理和追踪药物流向。同时,健全药品飞行检查制度,加大对生产、经营企业和销售端的突击检查力度。

二是建立多部门跨地区联合协作机制。应推出聚合网络、药店、快递等多平台信息共享的全国联合预警系统,健全司法部门与海关的联动机制,形成跨地领域协作。同时,加强对移动网络平台的监管,开展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整治行动。

三是确保对精神药品使用规范的宣传介绍准确无误,针对青少年群体加大普法宣传力度。要让青少年充分了解精神药品的双重属性和危害性。对于长期被药物控制的上瘾群体,社会和家庭应该多给予关爱。

考生答题完毕,谢谢各位考官。

参考书目:《半月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