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40人已参加,报名有惊喜

热点解读

咨询热线:

18083809921

座机: 0871-65511348

邮 箱:yin84196@163.com

地址: 昆明市五华区大观商业城B1B2幢4楼4号

当前位置:首页 » 面试热点

题目:今年以来,一些野生动物频频“出山”,离开保护区,进村入城。这既表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力,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种群过饱和与保护区承载力不足问题。随着部分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扩大,构建人与野生动物相处新模式,系统应对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增多挑战,显得愈发重要。对此,请谈谈你的看法?

各位考官,接下来我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:

前段时间,野生亚洲象群从西双版纳保护区出走,受到广泛关注。与之类似,东北虎“完达山1号”引发全国围观。而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,有“水中大熊猫”之称的珍稀动物中华秋沙鸭成为常客。

不仅野外环境,城市也时常出现野生动物。2015年上海40余个小区出现貉,到2020年上海有貉的小区数量达到150余个。此外,南京、杭州等地出现了野猪进城现象。野生动物频频出没于城市乡村,主要得益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。与此同时,由于部分植食性、杂食性物种繁殖能力强,缺乏天敌,产生了过饱和问题。

为进一步解决相关问题,必须做到多措并举,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。

一、科学评估动物种群和环境状况,增强人工调控力度。要加强野生动物活动情况监测,对种群数量和环境容量进行科学评估,及时开展科学调控。对于局地种群数量较多,且适宜迁移的野生保护动物,可适当迁地保护。在部分野生动物活动较为频繁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,可试点生态搬迁。还可引入商业化运作生物控制手段,制定地方化管理条例,明确什么情况下可以猎捕动物、什么情况下动物可以转移到什么地方、转移由谁来操作等。

二、从源头部署防范措施,优先保障人身安全。在动物活动频繁区加强宣传警示,培训应急技能。为一些农作物增设隔离护栏,在经常发生野生动物损害庄稼的地方,改变生产模式和种植种类,尽量改种不易被野生动物损害的作物。

三、健全相关保险体系,优化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。推动保险机构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业务,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定损,并完善该保险与农业保险、森林保险等相融合的保险政策。鼓励国有保险公司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试点工作。

四、推出更多“网红”物种,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。持续引导保护区周边农户产业转型,利用绿水青山独特优势,参与野生动物观赏旅游、研学旅游等项目,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。

五、构建人与野生动物相处新模式。西方更推崇保持野生动物的野外或野性特质、强调人与野生动物的物理隔离。从我国实际出发,可更多提倡人与野生动物共存的理念。如今在绝大多数地方,不大可能把野生动物栖息地和人类活动完全分开,野生动物在时空尺度上完全回避人类,目前来看并不现实。

考生答题完毕,谢谢各位考官。

参考书目:《半月谈》